|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执行信息公开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预决算公开

 

法官带伤开庭 八旬老人赡养费有望

  发布时间:2017-12-11 10:37:19




       近日,梅里斯区人民法院开了一个很特别的庭,之所以特殊不仅因其反映当前社会存在的赡养问题,也因此次办案的吴丽萍法官是带伤开庭审案。

      吴丽萍法官是梅里斯区法院的副院长,这次司法改革落实到梅里斯法院之后,她身体力行的践行领导带头办案要求,回归审判一线,积极参与分案,带头审理复杂疑难案件,不仅落实了副院长办案量为法官的三分之一的指标要求,更是超出要求多办一倍的案件数,即使在脚踝受伤骨折的情况下,仍然照常审理案件、如期安排开庭时间,以实际行动推动司法改革的推进。

       这次审理的是一位父亲状告小儿支付赡养费案件,由于脚踝骨折打石膏无法上楼,这次特殊的法庭开在一楼法警队办公室,原告是一位八旬老人,老伴去世多年,现只能跟随小女儿一同生活,被告是老人的小儿,老人共抚养了5个子女,现已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老人年纪却大了。前段时间,老人从炕上摔了下来,导致身上多处受伤,开销一下大了起来,而小儿子一家在外打工,生活并不富裕,小儿子本人还患有心梗病,也需要定期检查吃药,每年过年的时候小儿才有时间回家看望老人,双方一直都缺乏沟通,因此老人在万般无奈下求助法院通过法律手段为他解决难题。

      吴丽萍法官接手案件后,立刻与小儿子联系,得知小儿子在山西打工很难回来的情况时,双管齐下,一方面与小儿积极沟通促其尽量回来,和老父亲面对面解决矛盾,告诉他赡养父母是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父亲把五个子女拉扯大不容易,现在正是老人需要子女关怀的时候,即使现在生活有不太富裕,也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让老父亲身心得到安慰,另一方面耐心作老人的思想工作,让他对儿女不再寒心,告诉他儿子只是生活状况也不富裕,并不是不关心老人,小儿子一定会承担起应尽的义务,法官的一席话让老人倍感温暖。

     在吴院长的不懈努力下,虽然小儿子未回来,但其爱人带着小儿子的授权委托来到法院,接受法院的开庭传票,本案得以如期开庭。

     为了与老人能够更好的沟通,在思虑再三后,吴院长决定任用一名人民陪审员作为合议庭成员,拉近与老人的距离。开庭过程中,老人和儿媳的情绪都比较激动,但法官们一直在劝导,根据2016年农村平均消费标准,并综合老人高龄、身体有恙的情况,最终以高于当地平均赡养费的结果达成调解,法官的沉重的心情终于得到了释放。这件赡养纠纷的有效解决,缘于法官耐心细致法律解释及思想工作,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增进了理解,消除了误会,也为老人争取到了充足的赡养费。

     吴院长庭后说:“虽然这个案件看似很普通,和其它复杂案件相比对法律专业水平要求并不高,但是却是我最牵挂的,每次办理赡养的案件,都希望为老人们多争取点权利,每个人都会老,相信十九大之后,社会保障一定会更加完善,老人的生活会更有保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