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执行信息公开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预决算公开

 

【教育整顿】先进典型丨以执行人的血性和风骨兑现法律文书的现实意义--冯晓帆

发布时间:2021-03-30 13:06:52



    2006年到2021年扎根基层法院的 15年,一段不长也不短的时间,从一个20多岁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有着铮铮铁骨又怀有侠骨柔肠的执行法官。怀着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和对执行工作的敬畏她一路摔打、磨砺从内勤、书记员、助审员再到法官,她是梅里斯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冯晓帆。

    初到法院单薄瘦弱的她被分配到执行局。一个在法院内部矛盾冲突最集中最激烈的部门,她没有抱怨一个人担起全局的内勤兼书记员工作,陪伴她的往往是午休时空空的走廊飘荡着的针式打印机来来回回的穿棱声和奔忙在辖区村屯宅院的车轮和脚步声。不计回报的付出与踏实肯干的努力也助她顺利的通过司法考试,正式步入法官的行列。从此她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没有因为是女同志而回避执行工作,反而加强钻研业务,熟悉行政区划划分,和品察学习处理当事人双方的激烈矛盾的办法。在她身上早已看不到同龄女性的柔弱,因为她深知在法院这支队伍里因为职业角色的需要坚韧果绝是必要的品质。

    2016年全国执行信息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她受黑龙江省高院指派代表齐齐哈尔市两级法院至最高院学习全国法院执行信息管理系统。学习期间她备感压力,在随堂听课学习的同时还使用录音笔全程录音,每天课下的时间都播放录音重复收听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几乎每天仅有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回齐后为全市两级法院的执行局干警代表培训该套全国同步使用的执行系统,并做为齐齐哈尔市系统管理员对全市执行干警就此系统的维护和使用提供咨询答疑技术支持和故障排除,最忙时因手机被多人同时拨打导致死机,所有的问题都逐条解答直至深夜,为该套系统平稳运行及以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执行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8年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我市第二批员额法官,她完成了从审判员到员额法官的转变。司法改革对人员结构配置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在未全部配齐辅助人员和组建执行团队的前提下连续三年个人办案近200件。执行完毕率、实际执结率等核心指标均在前列。

    在她办理的案件中,标的大到百万小到数百,曾有同仁笑谈,冯法官是真工作,千元以下的小案子办起来也一板一眼。在她心中事大莫盖法,小莫逾情。标的大小从来就不应该成为衡量工作精力分配的标准,只因在她看来每个当事人历经数月乃至数年的诉讼过程才进入执行程序的焦虑和等待都是人之常情,都要依靠执行成果来化解。只有这样才无愧当初入党入额时誓言的掷地有声。

    对社会和当地影响重大的案件她快执快办,力争将影响程降至最低。2017年8月,齐齐哈尔市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安装公司)与齐齐哈尔某药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品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同年9月开始施工。工程验收投入使用后,结算了部分工程款。剩余150万余元工程款截至2020年10月一直未予支付。原告安装公司将被告药品公司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被告支付原告工程款、逾期利息及诉讼费用等合计180万余元,并在诉讼期间保全了被告的基本账户。案件进行执行程序后,办案法官了解到一方系我市较大的集团企业,一方是梅里斯区招商引资企业,成立以来一直为我区增加税收、安置就业、拉动消费等经济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两个企业除了本院这一起案件,都没有其他纠纷,都是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口碑企业,是什么原因让两个素来有着良好信誉的企业对簿公堂,只要找到症结此案才有执行的可能。经了解得知,两家企业在建设施工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因对设计施工方案不满产生矛盾,并不断加剧,最后导致药品公司拒绝向工程安装公司支付工程尾款,工程安装公司据此拒不向药品公司出具工程验收报告的材料及印鉴。直至2020年9月,双方自行解决无望,安装公司将药品公司诉至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民法院,2020年12月提出执行申请。鉴于对此情况执行法官没有就案办案,慎重的从根本解决两个企业之间的矛盾入手,多次单独约谈双方企业,最终两个企业从最初的敌视、抗拒到逐步缓解矛盾、见面商谈,多次的努力后,双方终于相互理解并建立信任。申请执行人同意解除对被执行人基本账户的冻结,让企业能正常给员工发放工资及公积金、养老金等代扣代缴的费用,保证企业正常运转。被执行人当时无足额的资金偿还此债务,企业法定代表人决定以其另一独立法人单位企业某中药合作社的补贴收入偿还此债务。更为让人欣慰的是,在本案的和解促使下,案外的工程验收印鉴事宜双方也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在法院办理此案手续时一并解决。执行案件经历了从立案至结案的12天,主管执行副院长牵头分析研究案情制定执行方案2次,执行法官约谈双方当事人5次、驱车120公里外勤调查4次、电话微信沟通协调12次。节日前夕,办案法官接到了来自被执行人药品公司总经理打来的感谢电话,电话中当事人感动的诉说着此案的快速执结,不但了却几年来工程验收的烦心事,让企业在疫情期间正常运转,并且生产加工的产品大量销往医院供给,既为企业的经营生产争取了时间,更为全区的疫情防控的药品保障供应稳定了民心……

    对当事人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案件她特案特办。在某与史某借款合同一案的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一方因患有疾病需要治疗费用,被执行人是一位单亲母亲带着大学尚未毕业的女儿,因投资失败导致无力还款。今年因疫情的原因女儿留校无法回齐,日常生活费用加大,这让已经达成执行和解的被执行人为难不已,不履行和解协议将影响申请执行人治疗,履行和解协议女儿生活费用没有保证,被执行人无奈的向冯法官求助,请求多为其保留生活费或中止履行和解协议,眼看着双方当事人经过几次协商才达成的执行和解协议有可能被中止,将再次破坏双方重新建立的信任,甚至有可能将被执行人列为失信,她决定借钱给被执行人解决她的实际困难,帮她继续履行和解协议,同事开玩笑称没见过法官办案拉饥荒的,就不怕被执行人不还?她说她始终愿意相信每个被执行人都是有苦衷的,每个申请执行人口中的躲债外逃都是被生活所迫的背井离乡。在她这种办案思路处理下的许多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案件,通过做思想工作都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每月按约还款,多的几千元,少的只有几百元,她也从不怕麻烦的做付款手续,还颇为帮助这些被执行人维护尊严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而欣慰。这类案件的教育感召意义远远大于个案履行的意义,让更多的申请人看到被执行人的履行意愿,让更多的被执行人看到法律义务无法逃避要积极的面对解决。

    除了对积极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手软”,对公然挑衅司法公信力的拒执行为也敢于碰硬。在李某与梁某、刘某借款合同执行一案中,被执行人梁某、刘某系夫妻关系,妻刘某是在当地颇有些名气的“神婆”,第一次去被执行人家里送达时被执行人就称其妻正在为家里的供奉的仙诵经,任何人不得进入打扰,否则有灾祸。她不为所动让其夫通知其妻马上到另外一间房间配合案件执行。被执行人见她不信不怕迷信活动又开始称没有偿还能力,在经过走访调查后她得知被执行人夫妻二人在承包地中种植香瓜,至六月份进入收获期,便当场做出查封裁定,查封其种植的香瓜的收获物。到收获期被执行人将香瓜自行出卖,并将款项打入其妹妹账户且拒不追回。在对其采取拘传措施时大闹法院扬言要钱没有,要拘随时。冯法官果断对其拒执行为固定固定证据并移送公安机关,经公安机关侦查被执行人立即主动来法院承认错误并将案款一次性全部履行。

    “欲不可纵,纵必成灾”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全局干警的告诫。在办理一件借款合同执行一案时,被执行人因担心网络询价低估评估房产的价值,带着一只信封请她帮忙线下评估以便抬高房产估值。她平静且坚定的告诉被执行人要相信法院的询价制度,在没有人为干扰的大数据环境中做出的评估报告更加客观透明,如果坚持要留下就将此款冲抵执行款,被执行人理解法律程序后也打消了顾虑。

    她常说,我们这代法官是辛苦的,因为在司法改革的从初期到落地,是我们用自己的职业生涯来检验这次伟大的变革,这个过程将是长期的变化的,势必经历自我革新的阵痛。我们这代法官也是幸运的,能参与践行司法改革的全程,用自己的汗水书写和享用改革的成果,服务于社会和司法事业是吾辈之幸。

    15年的漫漫执行路,没有伟业壮举,没有荣誉光环甚至鲜有鲜花和掌声,冯晓帆以执行人的血性和风骨兑现法律文书的现实意义,恪尽职守勇于担当默默付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