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不恋山,只恋山中草,但是咱的羊,恋上了别人家的庄稼,怎么办?要不要驱赶出来,还是放任其满足口欲,夺了他人的口粮,落得个赔偿的下场,看法官如何情法并举,以赶考姿态,为民断案!
梅里斯法院近日受理了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此案由德婧法官办理,故事的主角是会咩咩叫的~~“羊”,还是一百余头的咩咩羊。家住村里的王某某家里养殖羊多年,这些羊也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迎着日出把羊从圈里放出去觅食,赶着日落再把羊撵回归圈,日复一日,成了家里的日常,家里每天惦记的也是羊都出去了没,出去的羊归圈时会不会有没跟上大队伍,落在别处的,吃没吃饱,如果没吃饱,就还得需要喂个食。去年秋收后的一天,这一百多头羊在觅食的路上,集体商量的一样,齐齐溜进了别人家的庄稼地,地里有因为雨水多没有来得及收割的水稻,没想让大部队羊群占了先,一路扫荡,据原告讲,连续三天已经把五亩的稻田毁损的极为严重,事发后,当地村委会组织双方进行了多次调解,因双方均固执己见,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矛盾进一步的激化,原告张某一纸诉状将被告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王某立即赔偿被羊吃光的庄稼所有损失并承担诉讼费用。
承办人德法官收到此案后,仔细翻阅卷宗,查看卷宗材料内的每一处细节,以寻求案件突破点,通过调查去了解本地水稻的市场行情,并前往事发稻田地的现场进行调查。做了详细的庭前准备。在开庭过程中,法官对案件必须查清的问题进行了询问,包括羊进没进庄稼地,进了哪片地,吃了啥,吃了多少,吃了多久,这些问题都有无证据予以证实;被告是否对某些事实予以自认或者有反驳性意见,反驳意见是否合理,这些关键点是法官询问过程中就需要运用事实与法律规定间不断的进行逻辑连接进行判断的。原告为证明主张,提交了一张刻录有自己声音讲述被毁坏庄稼地的光盘,可这张仅仅带有原告气愤感情色彩,但对于案件却没有实质性内容关联的光盘,单独并不足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无法证实原告的诉求;原告主张的庄稼损失具体量化的标准又怎么计算,案件如果深入进行可能会涉及鉴定损失问题,而鉴定损失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及金钱成本对于任何一方都是农户的当事人来说,是否是值得他们选择的最佳方案,这起案件想要解决掉矛盾,无疑也是给办案法官出了一个“考题”,需要法官自己填写答案。
德法官及时向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明法律规定,并将调解贯穿于整个庭审过程当中,处理好这起纷争,又不让乡里乡亲的二人伤和气是个值得努力的方向,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同是一乡人,应当相互多关心、多支持、多沟通,并引导双方处理问题要知法、懂法,更要守法,当庭对王某饲养动物疏于管理的行为提出了批评意见,也对原告的情绪进行了疏导劝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在赔偿金额达成统一意见后,被告王某当即在办案法官面前一次性向原告履行了赔偿给付义务,此案以双方和解而告终。
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办案法官到了被告家也就是羊主人家门进行登门拜访,化解矛盾是真,表达法院人对人民的真情也是真,时间赶的正好是羊要出去遛弯的时间,放下点新年礼品,目送大姐放羊出门,就匆匆又去了另一个办案地。作为一名基层法官,我们不枉人民的信任,每一天都要在纠纷中冷静处理,在审判中认真思考,不断在自己的岗位中,用心血和汗水践行人民法官的使命担当,有热血,有信仰,在身上刻上忠诚不变的印章,将法律温度传递到乡村的每一个农户,每一个角落,生动诠释为民司法,公正司法,以赶考姿态,奋力走好司法为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