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传帮带
薪火相传促成长
成长的方向有良师指引
奋斗的路上少些泥泞
书记员担任着纪录现实,书写历史的重任,作为民事审判团队的的一名书记员,有很多工作壁垒,有些工作开展较为困难,恰逢该院施行青年干警业务导师制,审判员在书记员的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在本次活动中,民庭副庭长翟峰法官使我在工作开展中有了“引路人”。翟峰法官以案件为教程、以卷宗为课本;以学习促实践、以实践抓提升,在受理的每一起案件中,她耐心讲解、用心指导,从接手案件的第一步开始,手把手带领我办理案件。
翟峰法官说:“我们的职责就是传授经验,在传授经验的同时,还要把自己曾经趟过的雷、踩过的坑、犯过的错,一并告诉青年干警,让他们引以为戒,勇往直前。当青年干警工作上遇到问题时,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他们出主意,同时要帮助青年干警设定好人生目标,做好人生规划,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督促青年干警努力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她经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办好民事案件离不开细心的审查,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研判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翟法官的言传身教,令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一、“传帮带”是指前辈对晚辈、老手对新手在工作学习中对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经历等给予亲自传授的通俗说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师徒相承、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法官对于书记员的传帮带意味着法官与书记员之间建立一种相对的师徒关系,从法律知识到办案方法言传身教,还可以延伸到如何做人、人情世故。毋庸置疑,这对书记员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二、书记员的培养侧重于工作方法、工作习惯、工作作风、人际关系等实务、技能发面的培养。培养书记员良好的工作习惯1、培养书记员养成庭前阅卷的好习惯。诉讼俗称打官司,形式上是言辞之争,实际上是智慧之战,载体却是语言文字。书记员对于诉讼中的文字工作必须小心谨慎。开庭笔录更是重中之重,稍有不慎将会降低笔录的书证价值。因此,第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就是庭前阅卷。
三、对书记员担任记录的案件,审判员要求书记员首先必须阅卷。书记员必须要了解案情,熟悉案情,掌握案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案件中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名、物名、专用名词术语及生字、生词等,这样记录起来就很方便,速度也快。同时,审判员要主动与书记员沟通,使其了解庭审重点和关键的证据、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
四、培养书记员养成慎言慎行的好习惯。法官应该慎言慎行,书记员更应该慎言慎行。
五、培养书记员养成统筹安排工作的习惯。在我们院里,书记员比较紧张,每个书记员的工作量都比较大。特别是民一庭,案件数量大,书记员每天都要开庭,有时上午下午连续开庭,如果工作时间安排不好,光开庭一项工作都忙不过来,感觉自己被工作追着跑。因此,书记员一定要养成统筹安排工作的习惯,根据工作任务的主要程度和工作时间的紧迫性进行统筹安排,有效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我将继续虚心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以百倍的努力和万分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今后会更加认真细致完成本职任务,扎实工作作风,坚守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争取早日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而不懈努力,努力成为一名群众满意、领导认可的年轻法院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