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人才?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2.六类人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3.省校合作“十大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高校成果转化基地、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民族文化传承基地)、人才智库基地、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高校优质生源基地、高校干部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
4.揭榜挂帅:揭榜挂帅也被称为科技悬赏制,是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一般是为了解决社会中特定领域的技术难题,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专门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揭榜挂帅制度具有以下优点:揭榜标的公开募集、需求导向创新、申请入口向全社会开放、结果导向评审、过程竞争、唯成果兑奖,这一制度有助于针对最迫切的科研难题,以开放式创新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界智力潜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5.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大专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6.“三区”:指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
7.“四类科技创新基地”:省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